《岳阳楼记》的解答题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编辑: admin           2017-27-02         

    简单答:

    1.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境界

    3.体现了人物远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一些

    这句话是对作者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它是全文的中心句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所以它既是对文章的一种中心归纳又是作者的一种内心表白.在文中的作用就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点明中心思想,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提示: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语文科目]

    1 .两个异字 一是指一悲一喜的两种心境 二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2.1 乃:于是 2.属:通“嘱” 嘱托 3.观 :景象4.去:离开 馋:说别人坏话 5.偕:一起 一同 6.归 :归一

    3.1.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2.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细想 3.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这可是原创奥 !我班老师讲的 哈哈

    类似问题2:岳阳楼记中练习题及答案要清楚些,不用写解释词语和句子,要简答题,答案负在题后面,谢谢了,写得好的,给15分[语文科目]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

    类似问题3:求几道关于《岳阳楼记》的习题解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从()角度入手的.2.文章第一段是(),第二段主要(),第三,四段先()后(),第五段是(){填表达方式}3

    1、是从作者的政治地位与抱负的角度入手的.写出了作者为国为民的矛盾心理与伟大的政治抱负.

    2、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主要是描写,第三、四段先描写后抒情,第五段是抒情.

    3、这对联写出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的诗《登岳阳楼》和范仲淹这篇《岳阳楼记》传承千古,流传至今,都生动的记叙描写了岳阳楼的山光湖色,岳阳楼出众的地理位置与人文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4、(语文书上的解释都有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下文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作下了(铺垫),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6、(用原文添应该可以)

    7、和作者有相同志愿抱负的人,同他一样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的感叹,也总结了文章和作者整体的思想感情,写出了现实 社会的黑暗,作者忧国忧民的抱负难以实现,矛盾悲叹的心理.表达了作者本身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思想,豁达的情感

    类似问题4:岳阳楼记习题解答,1、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写,原因是什么.2、第三、四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的哪两幅画?分别用两个词概括.3、作者有哪些词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

    你好!

    1.本文的主旨不是为了描写岳阳楼记的景象,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来与友人共勉,所以不对岳阳楼进行详写.

    2.霪雨霏霏 春和景明

    3.悲:“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表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称托.

    4.迁客骚人对于岳阳楼景色的不同感触(一喜一悲) 古人人与迁客骚人不同,他们“不已物喜,不以己悲”.

    5.希望滕子京有古仁人之心 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 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 愿与古人认同道的旷达胸襟 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本文首段叙述写记的缘由,而后略写岳阳楼记附近的“胜状”,“大观”,并且借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先后乐的见解.

    类似问题5: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初二人教版[语文科目]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