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作用要用历史课本上..

编辑: admin           2017-12-03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

      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人类社会文明转型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其中的阵痛,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该承担的使命与任务,做好人生的抉择。课文引言介绍了飞梭的发明,这是工业革命在技术层面上的导火线性质的发明,可以作为课文的导入材料,构建学生新的思维平台,展开教学。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飞梭的发明,现在可以引导学生读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梭的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一是飞梭是工具不是机器,二是飞梭引起纺织领域的变化,而珍妮机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纺织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还带动其他生产领域的发明和使用机器,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出第一目课题。

      第一目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生产工具的进步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我们常常把生产工具的变化当成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尺度。

      (1)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里进行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绍,因此建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历史纵横】,观察图片《飞梭》和《珍妮机》,结合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的主要发明》,掌握棉纺织业的发明成就。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3)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第二目 “从工场到工厂”。教材主要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1)工厂生产制度的出现

      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的不同。如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在生产组织方式上,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等。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现代企业制度的比较引入,让学生比较在工场、工厂、现代企业组织——公司中,劳动者的素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自己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即便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普通劳动者,我们的知识也该广博而精深,努力掌握和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的职责。

      (2)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动

      从人类生产方式看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又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特点,城市化带来的效益和问题,进而理解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代价与阵痛,渗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影响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化的关系。

      第三目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教材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初步形成,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全球分工的经济运行模式初现端倪。

      教材简单地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至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本目结论性的东西较多,建议教师适当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来获得信息,得出结论。

      (1)工业革命的拓展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也越过了英国的国界,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关于法国、美国和德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史学界有不同说法。教材采用比较折中的说法,以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教师可以补充美国工业革命进行中的重要特点与贡献——生产的标准化,引导学生思考标准化理念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2)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建议以《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图》为素材,可以与《黑奴贸易图》对比,以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问题:与黑奴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英国的海外贸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还可以以【学思之窗】的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为什么会率先发生工业革命?

      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诸多方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法、德、俄等大陆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封建割据势力相对弱小,较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实现了政治统一,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法国实现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虽不比英国晚,但因疆域比英国大、封建割据的残余势力相对强大,地区间的隔绝状态继续存在了一个较长时期。德国1871年才实现政治统一,各地区间关卡林立,缺乏统一市场,严重地阻碍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英国在17世纪中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消灭了不利于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专制统治,使经济有了比其他国家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财产和私人企业的安全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废除了骑士领地制和对圈地的法律限制,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形成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经济观念比较有利于经济变革。革命期间所采取的种种革命措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桎梏,扫清了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英国比其他主要欧洲国家早一、二百年。

      英国社会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争破坏。17世纪中叶的内战以后,英国本土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英国虽多次卷入国际战争,但因本土被海峡与大陆隔开,战争基本上在境外进行,不像大陆国家经常受战争和社会动乱的破坏。

      英国自然条件比较好,煤铁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美,适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众多的河流和港口,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的良好条件;通向美洲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便于向海外发展。

      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通过对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打败了殖民掠夺和海运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取得了制海权,掠夺了大量财富和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上霸主和奴隶贸易国,获取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领先。由于英国的保存林正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末冶炼铁。法国大革命时,英国每年大约生产1 000万吨煤,而当时有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英国还率先发展起高炉;这种高炉迥然不同于旧时的熔铁炉,能成批生产铁。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是法国的三分之一,到1840年,却是法国的三倍多。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英国正在生产被大规模消费的、其需求量又大又稳定的商品方面向前推进。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多。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较法国的低,英国征税较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到17世纪末,伦敦已在与世界的借贷中心阿姆斯特丹竞争;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于1698年建立,而巴黎直到1724年才有正式的证券交易所。

      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由于行会较早瓦解及其多方面限制的消失,使采用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和建立拥有动力机械的工厂更为容易。圈地于16世纪开始,继续了三个世纪,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时常不得不出卖劳动力。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圈地也在欧洲一些别的国家发生过,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上别处。

      培根、牛顿等开创了现代实验科学,使英国在近代科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技术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智力条件。法国虽也有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但因社会条件欠佳,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落后于英国。由于英国具有以上种种优势,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都比其他国家早,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182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50%,法国其次,占15~20%。但英国保持这种优势的时间并不长,19世纪下半叶,美国和德国异军突起,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至19世纪80年代,美国已在工业总产值方面超过英国,而德国则超过法国。至20世纪初,德国也超过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退居第三位。

    提示:

    有word 邮箱你?

  •   4
  • 相关文章

    成语主人公 问鼎中原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每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关于little black dress 英文作文
    从中国秦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历朝.
    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了.
    ...七擒孟获(打一字)5、刘邦大笑,刘备大哭(打一
    ;话匣子;、“连珠炮”、“千里镜”、“赛珍会”都是.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呢?-汉代儒学-历史学习
    史记对帝的描述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德合五帝坐星者-德
    ...特急1: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宋子文为代表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