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水平测试啦!恶补中!人教版的!-测试啦-生物学习

编辑: admin           2017-12-03         

    1.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新陈代谢作用;应激性;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6.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8.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10.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11.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12.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15.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16.水——自由水、结合水

    17.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18.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19.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20.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21.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22.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23.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4.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25.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26.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7.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28.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29.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0.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1.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32.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33.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4.细胞膜(1)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2)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3)糖被(1)结构:蛋白质+多糖(2)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35.细胞壁(1)成分:纤维素、果胶(2)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36.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37.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38.细胞质基质: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39.线粒体: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0.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41.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42.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43.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44.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45.染色质——DNA+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46.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4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8.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49.原核细胞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细胞相对较小 50.拟核:裸露DNA

    5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52.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3.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54.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55.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56.分裂间期(1)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7.细胞分化: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58.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59.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60.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61.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62.细胞癌变:细胞畸形分化 63.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64.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65.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66.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67.衰老细胞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68.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

    69.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70.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71.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形成方式:ADP+Pi,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72.光合作用的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73.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74.水分代谢——渗透作用必备条件: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75.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76.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77.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78.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 79.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80.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81.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82.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83.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8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85.呼吸作用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86.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87.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88.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89.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90.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91.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92.异养型:人和动物、大多数细菌、腐生生活的真菌

    93.需氧型:大多数动物和植物

    94.厌氧型:破伤风杆菌、乳酸菌 95.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96.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97.植物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98.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99.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100.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101.生长素(1)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2)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102.动物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0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04.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105.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10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07.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108.动物神经调节: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109.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110.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11.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112.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 113.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14.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15.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116.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117.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118.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119.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120.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121.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122.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123.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124.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125.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126.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127.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128.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129.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130.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31.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32.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和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铁线蕨);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组织培养;克隆 133.无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 13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13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36.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140.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141.原肠胚有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14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相等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43.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44.植物个体发育: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145.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146.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的个体.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47.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148.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149.遗传物质基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50.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15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52.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153.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154.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155.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6.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157.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158.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159.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细胞核内进行)和翻译(细胞质中进行) 150.中心法则: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15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5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5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15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5.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15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157.生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158.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59.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6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1.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秋水仙素处理),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162.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163.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164.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165.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166.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67.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68.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169.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170.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7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若AA=30个、Aa=60个、aa=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0*2)/100*2=40%)

    172.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173.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繁殖活动)

    174.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175.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176.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177.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78.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179.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180.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181.生态系统类型:森林①作用: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在改善环境方面作用巨大②利用保护: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草原①作用: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重要;有丰富生物资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畜牧业基地②我国现状:草场退化(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捕滥猎)③利用保护: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

    农田①特点:人的作用,调节能力差②分类: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③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

    湿地①定义:沼泽泥炭河流湖泊红树林海涂,水库池塘稻田,甚至包括低潮是水深≤6m的浅海水域②价值:提供水源;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对水体和土壤环境净化;具丰富动植物资源

    海洋①作用:维持C-O平衡、水循环;调节气候;生命摇篮;其生物具食用、药用价值、工业原料②我国现状:衰退(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石油」)③利用保护:海水养殖和增殖、远洋捕捞、伏季休渔

    城市①组成:特殊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经济、信息三个亚系统组成②特点:人类起主导作用,由人类活动支配其发展;能量物质高度开放,对其他系统有高度依赖性和干扰性;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18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18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184.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85.物质循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可以反复利用 18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18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88.碳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189.硫循环:水体酸化,直接伤害芽叶,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

    19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191.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192.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193.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建立无废料的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194.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195.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196.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197.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198.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99.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200.体内水来源:饮水、食物

    201.水排出途径:排尿、肾脏、出汗、皮肤

    202.钠:①来源:食盐;②部位:小肠吸收,肾脏排出;③作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203.钾:①来源:食物;②部位:消化道吸收,肾脏排出;③作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心肌舒张、心肌正常兴奋性 204.排出特点:①钠: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②钾: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不经过出汗排

    205.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 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调节水的摄入;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06.当饮水过量、盐分丢失过多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轻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07.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保Na排K)

    208.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出现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209.血糖三来源:食物、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10.血糖三去向: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转变成脂肪或氨基酸

    211.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212.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增加糖的去路,减少糖的来源

    213.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升高血糖的激素 214.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升高血糖

    215.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却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216.糖尿病:血糖高(胰岛B细胞受损)且有尿糖;应注意不吃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粗粮和蔬菜

    217.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分布皮肤、粘膜、内脏器官)

    218.体温来自代谢释放热量(不是ATP提供),体温恒定是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结果

    219.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220.当人体处于寒冷时,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鸡皮疙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 221.当人体处于炎热时,刺激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皮肤

    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量增加但不能减少产热 22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223.非特异性免疫包括:①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③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2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25.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

    226.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B、T 、扁桃体、淋巴结、脾

    227.抗原特点:①一般异物性(如癌细胞);②大分子性;③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

    228.抗体:①化学本质:球蛋白;②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229.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230.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

    231.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靶细胞)→→→抗体

    232.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免疫球蛋白

    233.效应B细胞获得有三途径:直接、间接、记忆 234.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35.识别抗原: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

    23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

    237.过敏反应:①定义:再次接受过敏原;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38.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39.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240.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241.色素、蛋白质、氨基酸不能储存光能

    242.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传递,给辅酶二,从水分子夺取电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使叶绿素a获得电子恢复 243.C4植物:玉米、高粱、甘蔗、苋菜 244.特点:CO2固定能力强 245.过程:CO2+ C3 →C4

    246.C3、C4植物:叶肉细胞都含正常叶绿体

    247.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248.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不发生光反应

    249.C4植物花环型结构:①里圈:维管束鞘细胞;②外圈:叶肉细胞

    250.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光、光质、强度、长短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分不是问题.也就是 人教必修1 2 3 的知识点总结[生物科目]

    生物综合考试知识点总结

    绪 论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

    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38

    39.

    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将表现为侏儒症;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将表现为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过多,将表现为甲亢.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在中央前回.S区损伤,则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讲话),H区损伤,则会出现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讲话).

    51.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不仅能调控动物对幼子的照顾行为,而且能促进某些合成食物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

    52.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动物的印随学习只出现在刚孵化时.

    5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动物行为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4.无性生殖的方式有 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和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铁线蕨)、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组织培养、克隆.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无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相等.

    58.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的个体.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荠菜)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玉米)成熟种子中有胚乳.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青蛙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67. 原肠胚有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动物)的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8.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产生S型细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9.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70.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72.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NA的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

    73.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5.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细胞核内进行)和翻译(细胞质中进行).

    76.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7.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决定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83.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84.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其所生存的环境.

    85.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6.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均为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87.开展优生的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女子24~29岁)、产前诊断.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8.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若AA=30个、Aa=60个、aa=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0*2)/100*2=40%)

    8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90.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中的重要因素.冬季的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

    91.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地区的所有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特征有四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可以用来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93.种群的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地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内斗争加剧、种间竞争增强、捕食者增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群数量停止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故增长曲线呈S型.

    9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海水的盐度.

    95.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成分)、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可以反复利用.

    97.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就越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8.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99.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大气中SO2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

    100.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建立无废料的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类似问题2:高二上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知识点谢谢啦[生物科目]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类似问题3:就是没事可以听的

    听没有看好,视觉接触到的东西比听觉接触的东西,在大脑上留下的记忆深,你要文字的我到有,你要哪一册的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

    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9、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 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

    结构 核仁

    33、细胞核 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 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

    与ADP相互转化:A—P~P~P 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过程

    线粒体结构如图: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42、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叶绿体结构如图:

    46、

    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

    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

    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 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

    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变化

    ★52、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 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把书看好最重要

    类似问题4:生物高二知识点①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变成热能和ATP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why、②宇宙空间站内若绿色植物积累240摩尔氧气,这些氧气可供宇航员分解血糖【40mol】③如图:选【c】[生物科目]

    ①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ATP)(此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ATP)或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ATP)(此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②宇航员血糖即为葡萄糖,由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ATP)可得每分解1mol血糖需消耗6mol氧气,240mol氧气自然可以供宇航员分解40mol血糖了

    ③短跑过程中体内氧气供应会不足,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供能,体内乳酸含量升高;短跑结束后,体内缓冲物质(生物必修三应该会有)开始中和乳酸,乳酸含量下降

    ④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ATP),无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ATP),设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分别消耗葡萄糖x、ymol,可列6x=0.3、6x+2y=0.6,解得x=0.05、y=0.15,所以y:x=3:1

    类似问题5:求高二文科物理选修的知识点归纳快期末考了,各路英雄帮帮忙,(最好有例题和分析)[物理科目]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提纲(文科)-----物理选修1-1第一章

    第一章 静电和静电场

    第一节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如图8-5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闭合K1,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B.闭合K2,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C.闭合K1,有电子从地流向枕型导体

    D.闭合K2,没有电子通过K2

    第二节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例题分析: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

    D.任何带电球体,都可看作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

    2、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电子质量 ,质子质量 ,电子和原子核所带电荷量都等于e = 1.6×10-19C.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 .试求:电子所受静电引力是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你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其中引力常量 ,静电力常量 )

    根据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为 , ,

    所以 , ,F电>>F万.

    第三节 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例题分析:

    1、下列的关于电场线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必定越来越小

    B.在多个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

    C.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的轨迹一定跟电场线是重合的

    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

    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电场中某一确定的点( D )

    A.电场强度与试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B.试验电荷的电量q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F也不同,场强也不同.

    C.试验电荷的电性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不同,场强的方向也不同.

    D.电场强度由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置试验电荷及试验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

    3、下面关于电场线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CD)

    A.在静电场中释放的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B.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此处的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

    C.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该点的正电荷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中止.

    4、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两个表达式E=F/q和E=kQ/r2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在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B、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它适合于任何电场

    C、E=kQ/r2是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量,它也适用于匀强电场

    D、从点电荷场强计算式分析,库仑定律表达式 中 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大小,而 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

    5、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2所示.一正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向N点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D ]

    第四节 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   4
  • 相关文章

    动物是怎么进化出眼睛的.从最初没有开始-眼球进化-生
    生物之间的什么联系叫做食物链.草、狼和兔之间的食物.
    乳糖和半乳糖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还有它们.
    生物因环境变异是定向还是非定向的?-定向与非定向-生
    八年级生物课说课的基本要求-说课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的根和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茎-生物
    生物氧化时总能量变化为什么与反应途径无关?-丁丁wg
    世界上蝙蝠共有多少个种类?分别是什么?-犬吻蝠科-生
    羽绒棉,科技绒,生物绒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羽绒棉和
    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处血液与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